海南三亞再現“宰客”門,據央視記者走訪以“宰客”而聞名的三亞。結果發現,三亞宰客不僅依舊,而且花樣翻新,手法更加高明。買25斤水果,結果少了4斤;吃海鮮進門價格200元,結帳變成770元。(10月12日央視網)
  央視在節目中鄭重勸告三亞有關部門,治理工作不能光說不練。對於近年來三亞方面的相關表態,公眾想必也聽得耳朵生出繭子了。拿今年來說,早在節前,三亞物價局就表示要嚴防欺客宰客,並承諾每天巡查海鮮餐飲等市場。可惜效果仍然不明顯,游客依然在三亞市場上遭遇到欺客宰客行為。
  三亞宰客是實打實的老問題了,早有書記省長批示治理過,更早有一波波游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過,一個有著優越旅游資源的旅游城市本該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卻被牢牢地釘在旅游宰客黑榜中搞得聲名狼藉。老大難的宰客問題,成為寄生在健康旅游環境肌體上的毒瘤,不禁要問一句,為何如此難治理?
  早在2012年的龍年春節,當三亞爆出游客吃海鮮被宰的醜聞。管理部門竟然先以“零投訴”以及“無法舉證”回應,而另一方面,被宰的游客繼續前赴後繼地施加壓力,媒體更是爭相報道,三亞方面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後,方纔妥善處理了那一次地區公關危機。“不曝光不處理”早當時不少輿論認為是三亞方面對待宰客投訴處理的慣用手段,主動性如此之差的部門行事風格是否延續至今,從宰客行為仍然“屢禁不絕”的現狀中分析,公眾有理由懷疑相關部門對宰客行為的執法誠意與積極性。
  沒誠意與積極性,一則是宰客行為雖然普遍,但隱蔽性高,對游客來說,沒有意識掌握相關證據,確實存在“無法舉證”的問題,導致執法難度與成本加大。
  二則,宰客根深蒂固,利益網盤根錯節,且就在當地執法部門眼皮底下,手段花樣不斷翻新,不能排除執法部門內部少數人員早與這些不法店家之間形成攻守聯盟的可能性,合起夥來的“地頭蛇”一起坑外來的游客,如果宰客屢禁不絕的背後存在一個個以利益輸送為基礎的保護傘,這也是在我國目前體制下,省領導同志高度重視也難以根治的原因,老大難問題背後常有利益輸送,讓貓給老鼠當伴娘,這在以往腐敗案件中就常常可見。
  三則,法律與政策也有漏洞給不法分子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傾向十分明顯。為了防止欺客宰客的行為,三亞市工商局曾要求各個海鮮排檔老闆必須在下單時讓消費者簽名,消費者認可後才能下廚。而在央視暗訪中,記者點了5種較便宜的海鮮,店家承諾300元左右,並讓記者先在菜單上簽字再給做菜,但等記者吃完準備結賬時,卻被漫天要價774元。菜單上已經有了顧客的簽名,往往意味著合同關係已經形成,這又要吃飯付賬才恍然大悟的顧客如何維權?
  旅游城市三亞已經因為宰客而聞名全國。曾有三亞當地人抱怨,宰客的其實基本不是三亞本地人,而是外來人涌進來“坐地宰人”,敗壞三亞的名聲。如果宰客欺客再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治理,央視的一次次曝光何嘗不是那些不法人員涌進三亞“淘金”的最好廣告?
  文/林旻煜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旅游城市以“宰客”聞名何其可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07atfeb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